政协委员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 大幅裁减非必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

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大幅减员,那么该裁减谁呢,以及专家建议裁员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关于裁员那些事,你认为现阶段裁员合不合适
  2. 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大幅减员,那么该裁减谁呢
  3. 美科技企业掀起“裁员潮”,到底发生了什么
  4. 李国庆称疫期的企业要慎用裁员,建议要裁就不论绩效一刀切,按部门同比例裁员

关于裁员那些事,你认为现阶段裁员合不合适

裁员是否合适,应该是取决于你公司的经营情况吧?如果业务量大幅度下降,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那你留着养他们,公司是否承担的了?

理性角度考虑,不管是否承担的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就应该裁员。

从感情角度考虑,虽然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但公司还能养的起这些人,大概能养多久就多久。

主要还是看公司业务情况和老板性格决定的。

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大幅减员,那么该裁减谁呢

肯定是贾庆国委员自己带头向他自己开刀裁剪他自己。

顺势而为,五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的生存智慧。什么是顺势而为?其实就是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踏准了节点和趋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荀子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在《劝学》篇中提到做事必须尊重规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从具体实践中也可以感悟的到。比如面对大洪水,鲧为什么失败禹为什么成功,区别就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为疏,把洪水东引入海。

美科技企业掀起“裁员潮”,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美国科技巨头们都忙着做一件大事—“裁员”。

1、11月9日,社交媒体巨头MetaCEO扎克伯克宣布裁员13%,裁员人数达到了11000名;

2、马斯克收购推特后,开启了灭霸式裁员,一个响指3700名员工就被裁掉了;

3、苹果已通知员工,公司在几个月内不会招收新员工,并且这可能要持续到2023年9月;

4、亚马逊表示,公司暂停人才招聘,因为经济“处于不稳定状态”。

如今,“裁员潮”已经扩展至整个美国科技圈,仅是硅谷裁员人数就高达10万。一向以科技标榜的美企,如今却掀起了“裁员潮”,究竟发生了什么?

裁员从5月份开始

5月27日,微软就宣布放缓Windows、Office、Teams部门的招聘。

微软发言人表示,这几个部门最近进行了扩张,公司希望在合适的部门进行合适的招聘。放缓招聘只是针对个别部门,并非整个公司。

此刻,微软已经嗅到了危机,并开始了行动。

微软是著名的电脑软件服务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2021年6月,微软的市值达到了2万亿美元,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个突破2万亿美元的企业。

这足见微软在科技界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其影响力巨大,因此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如果说5月是裁员潮的序幕,那么7月就是裁员潮的正式开启。

7月初是美企的新财年,也是业务、人事调整的时期。此时,微软宣布将进行部分岗位的裁员,影响到全部员工的1%,约1800人。

随后,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纷纷跟上。

7月12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CEO给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面对潜在的经济衰退,谷歌计划在今年剩下时间内放缓招聘。

7月18日,苹果公司计划将在2023年放缓部门的招聘速度、控制开支,以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

谷歌、苹果的跟进,证明了裁员这件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马斯克和Meta的加入,将裁员推向了高潮。

近日马斯克以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推特,收购推特后,马斯克进行一系列的动作。

自己推特账号简介增加了一个“推特老板”(ChiefTwit);然后清理垃圾邮件帐户,将前女友的推特账户直接拉黑;蓝色认证用户每月收取20美元。

这都不算啥,裁员50%(3700人)才是他最大的动作,其中983个岗位永久性裁员,同时取消休息日、默写50页代码!

如果说马斯克创造了裁员最大比例,那么Mate则创造了最多的数量。

11月9日,社交网络巨头Meta宣布裁员1.1万人,这是自公司2004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也是目前裁员最多的公司,为此扎克伯克不得不公开道歉。

扎克伯格说:“我想对这些决定以及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负责。我知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我特别对那些受影响的人感到抱歉。”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将美科技企业的裁员事件推向了高潮,未来将会有更多公司加入了这次裁员潮中,美科技员工陷入了恐慌。

而造成裁员潮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经济下滑、疫情、公司自身问题之外还有“恶意收割”。

裁员潮原因之一

疫情作为裁员的理由再合适不过了!

疫情不是Meta、推特、苹果这类科技企业造成的,它们也是其中的受害者。疫情来临时,科技巨头们并没有裁员,这已经很人道了。

随着疫情不断地扩大、持续、反复,全社会付出的代价也随之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用到抗击疫情上,这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工厂因为疫情暂停生产,物流因为疫情中止,当生产、运输中止时,又导致工人的收入降低,收入降低势必要减少购物,商品又卖不出去了,那只好降低生产数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几乎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所有企业。

如果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特别严重,被迫裁员,按照规定进行赔偿,这可以理解,但有些做法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

2021年,科兴中维怒赚820亿,公司上下一片欢腾。当员工幻想着加薪和丰厚的年终奖时,公司突然裁员。

理由也很奇葩:未来疫情必会缓解,疫苗需求也会大幅下降,那么生产线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科兴中维是一家疫苗公司,原本默默无闻,2020年研发出新冠肺炎疫苗后才迎来了规模扩张,很多员工也是那时入职的,工作不满2年,只能够拿到2-3个月工资的补偿。

这真是“卸磨杀驴”啊!员工加班加点帮你创造利润,一句话就能裁员?还要扣年终奖?

微软裁员的理由也类似,只不过更人道一点。

疫情爆发后,很多公司开始居家办公,学生需要上网课。这无疑会增加PC、笔记本等设备的销量,微软作为最强的操作系统公司,自然是十分受益的。

而到了后疫情时期,这些需求陡然下降,那么微软自然要减少用工数量,来确保公司利益。

微软还特意强调了是受疫情和经济疲软共同因素,导致公司营收下滑,被迫裁员。

除了疫情之外,公司自身失误也是造成裁员潮的一个原因。

裁员潮原因之二

公司决策失误造成裁员。

元宇宙被称为下一个增长极,受到众多明星公司的追捧,其中就有Meta

据悉,2021年至今,Meta已经在其元宇宙项目上花费了超过150亿美元资金。但到目前为止,该公司还没有透露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就问你怕不怕?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竟然不知道花在哪里,难怪外界不看好Meta公司。

业内专家表示:“对扎克伯格及其团队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赌注,因为就目前而言,他们把钱押在未来,而他们的核心业务却面临着巨大挑战。”

当Meta在元宇宙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后,终于研发出了新品“价值1500美元的新VR头盔和带腿的虚拟人像”,但市场评价却是“平平无奇”。

Meta公司不得不承认,公司半年亏损50亿美元,很大原因是元宇宙项目的拖累,同时表示,尚未看到亏损结束的迹象。

除了Meta之外,其他公司有没有战略失误呢?当然有,只是人家不像Meta这样“赌性大”。

例如微软的Zune及其音乐服务、OneDrive等;苹果公司同样也有,甚至连深受喜爱的iPad也差点烂尾。

科技领域一旦方向错误,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最典型的就是诺基亚手机项目。

裁员潮原因之三

经济衰退!

与其说是经济衰退,倒不如说是“割韭菜”。

仔细想一想,全球这么多经济学家、专家,真的预测不到经济衰退?阻止不了经济衰退?这恐怕很难令人信服吧!

地里的庄稼浇灌、施肥、除虫,很快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大家一片欢喜。庄稼欢喜是因为自己长势良好,农民伯伯欢喜是因为很快就能获得大丰收了。

其实资本“割韭菜”也是如此,当韭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的时候,就是资本磨刀霍霍的时候。

可能有“韭菜”会说,不是这样的!那些被裁员的人,都拿到了不错的补贴。

那么仔细看一看,这个所谓的不错的补贴,究竟是多少呢?马斯克裁推特50%员工,只付3个月工资分手费,而马斯克自己说这已经比法律要求的多了50%。这是不是很尴尬?

更尴尬的是,推特员工极其害怕马斯克“灭霸式裁员”,一改往日养老作风,中层管理带领员工每周工作84个小时,折合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妥妥的“997”啊!

这波“割韭菜”太狠了,连自己人都割上了。那么对手呢?只会更惨!

遥远的西比利亚已经零下十几度了,但是俄罗斯士兵和乌克兰士兵还在激烈对抗。

这场冲突在半年时间中造成了1.3万人死亡,1500人失踪,而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地增加,那么何时能结束呢?大概持续到没钱打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资金会紧张呢?谁也不清楚,因为后方可以“割韭菜”向前线提供补给。

我们唯一清楚的是,俄乌冲突一日不停止,生命的逝去也不会停止。

再看国内!

疫情卷土重来、反反复复,即便我们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仍然无法阻挡,原因为何?

科技领域,唯一能与苹果、高通对抗的企业就是华为,但华为正在遭受“断芯式特殊照顾”,这种照顾就像被勒住脖子,被踩住氧气管。

要知道,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芯片数额高达数千亿美元,2021年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约2.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8%。

我国已经是全球芯片最大金主了,结果却遭受了最严重的“芯片限制”。这不是千年一遇的奇葩吗?

这种奇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阵营对抗”!

当对手勇于对抗,不同意割韭菜时,那就只能先割自己家里的韭菜了,要不然晚上“韭菜馅饺子”就吃不上了。

拿起镰刀冲向自家的菜园,那韭菜们可就遭殃了,于是经济疲软,需求不振,最终裁员了!

写到最后

过去几年,科技巨头们快速增长,盲目扩张,如今“挤泡沫”很正常。这也算是科技公司为了抵御风险、降低损失的一种行为吧!

裁员最多的Meta是因为决策失误而“下手”更狠一些。推特则是因为换了老板,新官上任三把火,出出火气也很正常。

其实最让人担心的是“阵营对抗”导致的恶意“割韭菜”,因为这种做法会伤敌1000自损800。如果大家都不服输,那结果将会更加惨烈。

截至目前,美科技企业的“裁员潮”还算理性,至少谈不上雪崩,此时悬崖勒马,拨乱反正,那么触底反弹就在眼前。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李国庆称疫期的企业要慎用裁员,建议要裁就不论绩效一刀切,按部门同比例裁员

这次我站李国庆,我觉得李说的很中肯。疫情期间的工作不好找,招聘员工的时间成本、新员工的融入成本也比较高。企业裁员其实是透支潜力的一种做法,真正能做到精兵简政的很难,反而容易把一些个性的业务能手挤走,因为疫情期间市场在整体收缩,也容易留下的老好人式的混子。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一时的镇痛片和暂时的麻醉剂。但这一剂猛药,到底是补还是毒,很难预料。

其实企业的员工就是这个企业的血液,造新血是必须的,循环起来才能健康企业体制。招新和离职都是企业的正常更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裁员却不是这样,很难说裁员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这就好像一剂猛药,到底是补还是毒,全看整体环境。也许一念之间企业就会大伤元气,所以说,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一时的镇痛片和暂时的麻醉剂。

职场工作毕竟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不是工厂中的螺丝等,拿来合适的尺寸就一定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不同的同事间搭配工作也绝不是简单的机器组装。很多时候,长时间磨合形成的集体默契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特别理性的从数据维度来决定去留,进行大范围的裁员,对企业不下于做了一场特别大的手术。无论最后结局如何,元气大伤是不可避免的。把自己作死也不是件稀奇事。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不仅仅是员工找工作费劲,招聘也是特别费神通的一件事情。

首先、大环境让大家很谨慎,尽量不做跨地域的求职,这也不符合国家的倡导。

其次、企业在疫情期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否则谁愿意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找寻新的职业契机?沧海遗珠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对于在风中摇曳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又有多少真正的机会?

最后、地域限制导致新人入职需要隔离,有些企业还得做核酸检测,除此之外是租房子和生活。搞定这些之后,才能进行所谓的新员工培训和工作磨合,这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情。

如果不得不裁员,李国庆说的一刀切细品以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公司有很多部门,各司其职,但重要程度却有很大差异。原则上讲,销售部门和赚钱部门往往有着很强的话语权,而后台部门和保障部门一般都是背锅的对象。即便是占理也很难把真正的生意上达天听。如果按照绩效和其他维度来裁员,很多事业部也许会直接消失,而强势部门估计会保留绝大多数人马,这种裁员对于企业来说会直接打乱已有的内环境,用中医的观点来说,会彻底乱气。

如果是整体范围的一刀切,看似鲁莽,其实反而公平。如果真的要壁虎断尾的话,个人赞成一刀切。全局范围的缩小体系,真正的淘汰一圈,也许伤元气,但企业的内环境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尤其很多基层岗位,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朝中无人的话,走人肯定是第一顺位的。

说到这里,我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刘强东。东哥很重视基层的岗位,不仅自己亲自送快递,还经常对一线快递人员发送福利,多次给快递小哥站台,直到今天还能和快递员称兄道弟,坦白说,很多高层除了会开会和找麻烦,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能有多少?马云也说过,要涨薪就要给基层涨薪,高管涨薪没效果,不如给踏踏实实干活的人鼓励和机会。

大家觉得疫期的企业要裁员要不要一刀切呢?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内容,更多精彩,请关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贾庆国 东盟模式与欧盟模式 哪一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