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疗队接手武汉金银潭医院两个病区,近半为中重症病人

style="text-indent:2em;">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北京专家建议肾毒症患者转武汉,以及北京协和出征武汉:这所医院,到底有多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打算迁户口至郑州或武汉两个城市之一落户,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 北京协和出征武汉:这所医院,到底有多牛
  3. 建设长江新城,是武汉500年未有的大变局吗

打算迁户口至郑州或武汉两个城市之一落户,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作为一个河南老乡,当然建议你选择武汉了:最重要的一点,你觉得以后对你孩子来说,是在武汉考大学容易,还是在郑州容易?不要说以后政策会怎么样,政策再调整,在郑州参加高考也不会比在武汉更容易。其次,虽然你老家在河南,但是从武汉回去比从郑州回去能远多少?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其它的,经济水平、自然环境以及政策因素等,目前也都还是武汉占优势,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也不用赘述。道理说了这么多,具体怎么选择还是看你个人的实际情况了。

北京协和出征武汉:这所医院,到底有多牛

2月9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媒体的沸腾: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医界四大天王齐聚武汉。

这是百年来,中国医学四大主力天团首次会师,可谓王炸出击。

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协和医院是拦在病人和死亡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北京协和居首。

协和作为中国的医界老大,成了防疫战场的定海神针。

1、协和医院有多牛

去年11月,在知乎和微博上,协和医院“扫地僧”的故事火了。

2016年,一个叫小希的年轻人来到协和医院就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林大鼻”,见到症状大吃一惊:

小希的肺被病菌掏出了各种窟窿,左肺几乎被掏空了1/3。

但是,却查不出是何种病菌。

这时林医生想到了11年前,协和转来的一个女孩。

她的肺、皮肤和骨头全都被病菌啃食到溃烂。

她在全国各地的医院查了5年,甚至被取走了腰椎的一块骨头,却依然没有结果。

全国的专家都束手无策。

但协和医院检验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技术员王澎确定,这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有关。

这种真菌会蔓延全身,啃食人的内脏、骨髓、大脑及皮肤。

这种病极其罕见,迄今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了8例,5例康复,3例死亡。

它就犹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一样,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内功”惊人。

协和医院流传一句话:遇到疑难杂症时,“细菌室找王澎”。

听取了王澎的建议,林医生找到了正确的治疗方法。

小希最后被治好了,成为全世界被治愈的第六个此种病患者。

找到症结所在的王澎,虽然只是大专毕业,又不在临床一线,但“修炼”了20年,终于成为“微生物神探”。

▲王澎

遗憾的是,王澎因为长期工作劳累,最后丢下9岁的女儿,离开了人间。

如今这样的人才,走一个少一个,是病人最大的不幸。

从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窥见,协和医院是藏龙卧虎,“深不可测”。

多年来,从协和医院走出来的医学大家,群星璀璨,照亮了中华医学界。

伍连德(1879—1960),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创始人,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伍连德

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奇迹。

他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详见世界华人周刊此前推送110年前的“钟南山”:当瘟疫横扫东北,他挺身而出拯救亿万生命)

张孝骞(1897—1987),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学的奠基人。

▲张孝骞

林巧稚(1901—1983),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林巧稚

黄家驷(1906—1984),中国心胸外科学和生物学工程学的奠基人。

▲黄家驷

吴英恺(1910—2003),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开创人之一。

▲吴英恺

吴阶平(1917—2011),中国泌尿外科的开拓者及重大贡献者。

▲吴阶平

曾宪九(1914—1985),中国外科专家,主编《医学百科全书·腹部外科分册》。

▲曾宪九

此外,还有中国儿科先进理念开拓者籍孝诚,中国儿科学奠基人诸福棠,中国变态反应学奠基人叶世泰,中国神经电生理奠基人汤晓芙……

这些协和名医支撑起了新中国医疗事业的一片新天空。

可以说,一部协和医院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医疗史。

2、名医是怎么炼成的

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这就要从协和医院的历史讲起了。

1、慈禧和洛克菲洛的捐助

120年前,就是多灾多难的庚子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动乱。

为了躲避战乱,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英国伦敦会的一位医生科克伦逃到北京。

他通过给李莲英治病,认识并博得了慈禧太后的喜爱。

后来,伦敦会等5个教会,要开办医学堂。

慈禧对西医倒不反感,反而给学堂捐助了一万两银子。

1906年,学堂正式建成。

5个教会,加上慈禧合作办学,所以学堂的名字就是“UnionMedicalCollege”,原意为联合,中文翻译为“协和”。

1917年9月,由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洛资助巨资,开办医预科,附属医院就是北京协和医院。

▲小洛克菲勒和董事们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合影

2、胡适的遗憾

协和医学堂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师。

学校任教的教授都是美国名校的博士。

▲老协和教职员工合影

学校想聘中文教师,有人推荐胡适,但这位中西兼通的哲学博士,落选了,最后只能成为校董。

英文外教弗路德,后来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并成为了知名的汉学家。

由此可见,协和的师资力量之强。

有最好的教师,也要有最强的学生。

当时协和招生,只在燕京大学学生中,招收顶尖的30多人。

燕京大学,曾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后来其校舍被北大接收,其校的文科、理科并入北大,工科并入清华。

可想而知,这30人便是全国精英中的精英。

每个学生都具备坚实的人文基础和自然学科基础。

当时协和的英语考试,题目是用英文写出《桃花源记》。

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中文底蕴,更要求英语水平过硬。

可以说,这些学生都是绝顶聪明,博学多才。

但是,即使这样,最后也只有16人能毕业。

3、林巧稚终生未嫁

为了把协和打造成亚洲最强,协和医学堂实行残酷的逐级淘汰制。

所以,学生每天通宵达旦地解剖尸体,刻苦学习。

每个学生脸色苍白,被戏称为“协和脸”。

学校组织舞会,让拼命的学生放松一下,结果他们假装睡觉,然后继续躲在储藏间里学习。

在老协和有一条奇怪的规定,如果女医生选择内、外、妇产科这样的大科,是不允许结婚的。

因为医院认为女人无法同时照顾好家庭与事业,为了保证她们能在病人身上投入全部精力,便有了这样的规定。

后来,严仁英谈到自己的师父林巧稚为何终生未嫁,感慨地说,这是被逼的,并非自愿。

▲严仁英(1913—2017),协和医院博士,北大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为了医学,为了病人,老协和可以牺牲个人的世俗幸福。

想当一名协和的医生,是何其不易!

3、艰难前行

协和刚成立之时,中国人对西医普遍还有质疑。

1929年梁启超的去世,引起轩然大波,使协和医院陷入舆论的口诛笔伐之中。

1924年冬,梁启超总是尿中带血,病因不明。

协和医院怀疑是癌,于是给梁启超做了切除右肾的手术。

可是术后,病并没有好转。

于是,他的弟弟梁启勋在《晨报》发表《病院笔记》一文,表达了对医生的失望。

梁启超觉得协和的医生尽力了,写了《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为医生“伸冤”。

▲梁启超用英文所写的《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第1页

因为这场风波,中国当时还引发了一场“中医西医”的是非之争。

这场“百年公案”,后来被捕风捉影,炒作成了割左肾而割错右肾的荒谬版本。

▲电影《邪不压正》中暗示名士被割错肾的情节

甚至,当时流行骂人的话:“把你送到协和医院去!”

在人们的误解中,协和艰难地成长。

1924年,孙中山因为肝病复发,他在人生最后时刻相信、支持协和医院。

他最后转入协和医院,可惜病到晚期,院方已无能为力。

孙中山于1925年3月离开人世,其病例保存在协和医院。

▲3月19日上午10时,协和医学院礼拜堂举行的孙中山追思仪式

至今,北京协和医院还有巨大一笔“财富”,就是400万册病例,为全国之冠。

其中包括孙中山、张学良、宋氏三姐妹等名人的病例。

当时,协和干了一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世界。

1927年,协和医学院根据在周口店发掘的一块牙齿化石,判断出这是中国一个新猿人的种类,并且命名为“北京人”。

两年以后,“北京人”遗址又发现一个女性头盖骨,协和的科学推断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后来,陆续发现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都保存在协和医院。

定义“北京人”,足以说明协和在当时学术水平之强。

可惜,因为1941年日军入侵北京,头盖骨化石下落不明。

协和进入校史上的黑暗年代,被迫解散。

战争中,没有一个协和人为日本人当差看病,这堪称当时的奇迹。

协和的林可胜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总队”,在抗日的战场上救死扶伤。

▲救护队在缅甸战场

协和人在西南重建协和教育,把医学种子撒在西南偏远的地方。

直到抗日胜利后,1947年,协和才艰难复校,流落到四方的教职员工纷纷归来。

4、新中国医学界的中流砥柱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洛克菲洛基金会停止了对协和的赞助。

协和医院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为中国老百姓行医治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医学人才极其匮乏。

协和为全国各地的医学院、医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医学人才。

一大批协和人成为新中国医学界各学科的开创者。

后来,50多名校友成了中国两院院士。

协和在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71年,基辛格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来到北京,随行的《纽约时报》副社长得了急症。

他被送到协和,经过手术后康复。协和的出色表现让这位美国人大为赞叹,出院后,他在1971年7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和照片,介绍其协和就医的经历。

▲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微博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一个随行人员请求查明她是否出生在老协和,并希望知道准确的出生时间。

本来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在协和病案室里很快找出了,其母亲住院时的病案,其中还有她出生时的小脚印。

她惊喜万分,美方对协和医院高度赞扬。

这就是协和,百年的积累,严谨的态度,才造就今日的辉煌。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协和千余名医护人员,开设四个病区,一线救治病人。

为了研制非典疫苗,协和采集了唯一合格的SARS病毒株。

今天,协和还保持一种职业上的宁静致远。

这代表了当今中国医生的一种精神。

无论世间如何繁华,却能始终不为名利所动。

面对疫情,他们只能想到责任。

无论环境如何浮躁,唯有医生要清醒。

因为,他们肩负着一个民族的健康使命。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建设长江新城,是武汉500年未有的大变局吗

2017年7月17日,长江新城选址浮出水面,规划建设拉开历史性大幕。谌家矶—武湖之间的区块,将成为武汉吸引全世界人们纷至沓来的梦想实现之地、宏图大展之地。

谌家矶——武湖区块

从1月底提出构想,2月3月热烈讨论、反复调研论证,涌现九个备选方案,4月中旬初步确定选址,到7月正式发布,“长江新城”在万众瞩目之中,蹄急步稳走来。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武汉为什么需要这样一座新城,怎样规划和建设长江新城?长江日报记者为您呈现一篇“长江新城诞生记”。

关键的时间节点

——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是全新的历史使命,是时代的崭新呼唤,注定深深拨动世人的心弦

1月22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中央要求,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展核心引领作用;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自我定位:在全球,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世界少有。江汉朝宗、龟蛇对望,是武汉乃至整个长江最为形胜之处。近些年武汉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建设缺乏起鲜明引领性作用的亮点板块。此外,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不高,山水人文传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才不够多,也是客观现实。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武汉有危机感、紧迫感。

解决这些问题,武汉急需沿长江主轴寻求一个能够承载武汉梦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到了最关键的时间节点。它也是世界城市发展轨迹的自然结果,是现代大城的必然追求。人类城市经历了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阶段,未来城市将大力弘扬“绿色科技、以人为本”。

打造长江新城,立足在当下,指向在未来,为期约30年。未来30年,时间指向“两个一百年”中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之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达成之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长江新城”不仅要成为武汉的亮点区块,也必然要有与国家中心城市相称的引领性。武汉市委指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武汉落地实践的具体要求,是把中国梦细化、具体化为武汉发展蓝图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强化主中心决策部署的有力抓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武汉将为全球未来城市树立标杆。

500年一新的城市空间展开

——武汉空间布局迎来划时代变革,面临由“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的全新战略转型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从3500年前的盘龙城,到三国时代的武昌夏口、汉阳却月城,到500年前汉水改道形成汉口,迅速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正街兴盛、汉口商埠大发展、“汉阳造”声闻天下……“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武汉城市格局底定。

上世纪50年代,武钢在青山建立;上世纪80-90年代,沌口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本世纪初,东湖开发区设立。新中国建立迄今,武汉三镇成功实现三次大跨越。

时代在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对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未来世界样板城市的目标,对照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武汉需要作出一次力量更强、内容更全面的跨越。

新一届市委认识到,长江新城规划建设,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越快启动越好。武汉必须放在全国乃至全球中去谋划、去定位,在事关中国梦大业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在发挥核心城市功能的前提下,谋划未来。母亲河的名片要擦得更亮,长江文明要重光,城市要一次新的朝向长江聚焦,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

听说武汉要建长江新城,两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兴奋地表示,这将让白云黄鹤的故乡飞得更高更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张立萍已离开家乡30余年,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她表示“有了‘新城’,武汉会更好。”她认为,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武汉将激发更大潜力,“从此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在长江经济带上闪烁光芒”。

江夏区纸坊街林场社区书记李彩云思索:什么是新城?它是前所未有的,无与伦比的,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之城。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也认为,长江新城,重在“新”字,是武汉和湖北经济的新增长极,有利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目标的最终实现。

深入研判城市历史和现状后,市委确认,武汉当前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三镇时代”将迈向“长江时代”。千万人口级别的武汉,可望吸引增加千万人口,“再造一个武汉”。

这是历史性的城市格局大变化,是500年未有的大变局。

文章分享结束,北京专家建议肾毒症患者转武汉和北京协和出征武汉:这所医院,到底有多牛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武汉武昌区男子医院哪家最好